-
- 黃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 CD型電動葫蘆
-
- 安徽彩建鋼結構有限公司
- LD型電動單梁起重機
-
- 肥東縣汙水處理廠
- LX型電動單梁懸掛起重機(防爆起重機)
-
- 茶花現代家居用品(滁州)有限公司
- LH型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
-
- 合肥鍛壓集團有限公司
- QD型吊鉤橋式起重機
-
- 中鐵十三局(巢湖)項目部
- MH型門式起重機
-
- 北京城建(蕪湖東)項目部
- MG型門式起重機
-
- 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MB型半門式起重機
企業資訊
中華文化曆來強調推陳出新,湯之《盤銘》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強調要不斷革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創新是衛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衛華建工集團技術部的高晗,通過堅持創新驅動,主動出擊,在BIM技術領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突破,打開了以BIM技術為引領的創新新局麵,為衛華建工重大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工作中的高晗
Vol.1/ 惟創新者進
“以終為始,專業勤奮,追求極致,勇於創新”,這是高晗工作風格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在職場中“華麗轉身”的秘訣。
所謂BIM,就是“建築信息模型”的英文縮寫。在建築工程領域,通過繪製“建築信息模型”來優化設計、發現並解決工程問題,為工程降本增效的方式和方法,稱為BIM技術。
初次接觸BIM技術時,高晗還是一名項目造價員,主要工作是計算圖紙工程量,相對於傳統的excel計算工程量的方式,高晗更樂於探索新的方法,於是他就開始嚐試用“BIM建模算量軟件”計算工程量。
通過自學,高晗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整個項目裝修模型,這個過程不僅讓他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更讓他看到BIM的優勢和未來,成為一名BIM工程師成了他的職業目標。
為了找到更廣闊的職業平台,高晗憑借紮實的基本功、成功的實操案例和勇於創新的品質,順利入職衛華,成為衛華建工集團第一個BIM工程師。
他深知更好的平台有著更高的要求,為了跟上BIM技術發展的腳步,高晗幾乎將所有閑暇時間都用來學習BIM技術,不但自己學,還帶動辦公室的兩位同事,一起結成BIM學習互助小組。
三個月後,3人同時考取了“中國圖學學會BIM等級考試一級建模師證書”。
高晗考取的BIM證書
他自己更是持續深造,先後通過了中國圖學學會BIM等級考試二級高級建模師-結構設計專業、中國圖學學會BIM等級考試二級高級建模師-設備設計專業,成為目前公司唯一的二級證書擁有者。
Vol.2/ 惟創新者強
2011年住建部發布《2011-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第一次將BIM技術納入信息化標準建設內容,此後,住建部和各地方持續加大力度推廣BIM技術落地,2017年底,住建部編製的《建築業十項新技術2017》更是將BIM技術列為信息技術之首,是建築工程領域新興技術的典範。
投身BIM領域的高晗,始終清晰的認識到當下存在的問題,那就是BIM技術不應止步於模型,最重要的是通過繪製模型,發現圖紙中的問題,並利用模型優化設計,驗證施工方案,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解決,避免施工出錯後再返工,造成質量降低、成本損耗和進度拖延,從而為項目生產創造價值。
為此,他和部門領導多次出差,向廣聯達、品茗等知名BIM軟件研發公司學習取經,並在河南省建築業協會獲取了優秀項目的BIM技術應用案例。
利用這些資源,高晗不斷練習並掌握了三維場地布置策劃、砌體和牆地磚排布、施工進度生長動畫、圖紙問題檢查、碰撞檢測、機電工程優化和施工圖紙繪製等多項BIM技能。
自入職以來,高晗先後為景榮中學、景賢小學、長垣一中圖書實驗樓等項目出機電工程施工圖23張,砌體排布圖15張,管道井優化8棟,質量樣板7座,三維場地布置8套,用BIM軟件(revit)發現並解決圖紙碰撞兩千多項,為項目施工質量、成本和進度提供了保障,獲得了甲方對衛華建工技術創新的高度認可和讚許。
高晗(右六)榮獲“匠心杯”工程建設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
除了將BIM技術用於項目施工外,高晗還非常關注BIM行業信息,在行業比賽並先後斬獲2020年河南省“匠心杯”工程建設BIM技術應用大賽”施工單項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填補了衛華建工集團在BIM技術應用領域的榮譽空白。
此外,高晗還積極將BIM技術參與運用到技術成果編撰和質量、安全類獎項的申報中,助力公司獲國家級QC成果、省級工法等技術成果8項,河南省建築工程質量標準化示範工地等質量、安全類獎項十餘項。
Vol.3/ 惟創新者勝
2017到2020,“數字經濟”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製機製的意見》指出大力培養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勢所趨下,數字化施工管理平台成了建築施工領域新的技術高地。
作為公司BIM技術“領跑”的先鋒,高晗帶領團隊始終致力於在創新過程中將創新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將BIM技術應用於項目施工,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2021年6月,經過近兩年的籌備,衛華建工集團“BIM+智慧工地數字決策係統”終於上線。這是衛華建工進一步發展BIM技術,實現數據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它能夠將現場業務係統和硬件設備集成到一個統一平台,為項目經理和管理團隊打造一個智能化“戰地指揮中心”,將在線作業數據按照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等不同維度實時傳遞給工地現場的管理層,在達成業務動態協同的同時,也服務於多參與方的科學決策。
高晗擔任該係統的管理員和講解員,全麵負責係統相關問題,同時承擔後台數據管理與係統操作培訓,確保“BIM+智慧工地數字決策係統”上線之後的穩定運行。
2022年初,在一項工程招標中,要求施工過程中要有BIM技術應用。在整個競標過程中,衛華建工憑借多年在BIM技術和獎項榮譽方麵的沉澱和積累一舉中標!
衛華建工BIM場地布置漫遊圖
衛華建工集團從2019年初BIM中心剛剛成立,到如今在市場上開疆擴土,僅僅用了3年。
每次談到自己的經曆,高晗總會提到一個關鍵點:衛華建工集團BIM技術的發展,得益於公司超前的戰略眼光和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和重視。
技術創新是衛華最關鍵的球友会体育競爭力之一,也是衛華實施差異化戰略的重要手段,麵向新時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衛華以技術創新為抓手,以新產品研發為動能,每年研發投入占全年銷售收入 4%-6%以上,實現了從衛華製造向衛華創造轉變、從衛華速度向衛華質量轉變、從衛華產品向衛華品牌轉變。